唐朝第一清廉宰相:连皇帝都看不下去,派人劝他收受财物
“三十亩薄田、一盏借来的烛光”,这就是陆贽开局全部筹码。754年,他出生在苏州嘉兴,族谱上写着“吴郡陆氏”,可到了他这一代,连祭祖的猪头都要赊账。2021年嘉兴出土的《唐故陆府君墓志》补上一刀:父亲早逝,寡母靠织布换书,少年陆贽“日诵数千言”,邻居嫌他蹭光太晚
“三十亩薄田、一盏借来的烛光”,这就是陆贽开局全部筹码。754年,他出生在苏州嘉兴,族谱上写着“吴郡陆氏”,可到了他这一代,连祭祖的猪头都要赊账。2021年嘉兴出土的《唐故陆府君墓志》补上一刀:父亲早逝,寡母靠织布换书,少年陆贽“日诵数千言”,邻居嫌他蹭光太晚
这首诗以清晨闻乐的瞬时体验为线索,将听觉意象与儒家礼乐思想紧密结合,展现了陆贽“以乐治国”的政治理念。首联“南宫闻古乐,拂曙听初惊”以“惊”字破题,既写古乐打破拂晓宁静的穿透力,也暗含诗人对雅乐失传后重现的惊喜。颔联“烟霭遥迷处,丝桐暗辨名”以朦胧布景衬托乐声
三十八岁的李适——史书上的唐德宗,立志“削藩中兴”,誓要重振盛唐。
为了稳定政局,他格外倚重手下的中坚大臣。陆贽,就是他身边最信任的一位宰相。
灵武守将宁景璿为李怀光治第,别将李如暹曰:“李太尉逐天子,而景璿为之治第,是亦反也。”攻而杀之。
他曾两度拜相,诗写得冠绝一时,平定过叛乱,可一辈子三次被贬,最后忧愤交加,咽了气。
世上对清官有几分敬仰,咱们没少听人夸——可你信不信,历史上真有那么一位大人物,他做得太清白,反倒把当朝皇帝给整得提心吊胆。皇帝心里发虚,不是怕他谋反,而是真怕这宰相手脚太干净,连一点灰都不沾。想让他偶尔伸伸手、沾点油,好和官场上的人打个转,结果这位硬是一点不带